看苏超,感受Z6·尊龙凯时的魅力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记者张子森胡玲玲郭辰昊报道,当中国国家队再次在世界杯舞台上失利时,"苏超"赛事以一种被调侃的方式迅速走红,成为继"村超"之后备受关注的民间足球联赛。一边是职业足球在世界杯的豪赌中不断溃败,另一边则是民间足球在热情中不断升华。业界不禁思考:如果每个省的足球比赛都如火如荼,吸引民间高手,传承足球氛围,那么职业联赛和国家队的选手何愁找不到,战术也不乏依据?
那么,我们在关注"苏超"时到底在看什么?或许答案不仅仅限于足球本身,而是反映了民间体育的热情、地方文化的集体表达,以及中国足球未来的可能出路。这个周末,"苏超"再度燃起了战火。6月14日,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记者来到淮安市体育中心,直击淮安队主场迎战南京队的比赛。
尽管当天淮安的气温接近31摄氏度,潮湿的天气让人难以忍受,但早在开赛前3小时,体育场外就聚集了大量身穿红色球衣的淮安队球迷,甚至还有很多未能买到票的球迷高举横幅,提前为球队加油。淮安队球迷贺一曾参加过海选,但因个人原因未能继续,他坚持每场比赛都到现场支持球队,希望淮安队能为城市争光。南京队的球迷程康则表示,比赛未结束前一切都未可知,他更看重球员的竞技精神。比赛结束后,他和妻子计划去淮安旅游,享受美食,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。
从"村超"的万人空巷到"苏超"的网络走红,证明了民间足球的强大生命力。参赛的"苏超"球队来自江苏13个地级市,被网友戏称为"十三太保",不同于职业联赛,这里的球员身份多元:退役职业球员、小商户、大学生,甚至高中生。赛事没有昂贵外援、商业噱头与常见的裁判争议,却凭借真诚的比赛氛围和强烈的地域认同感,点燃了江苏乃至全国球迷的热情。
虽然许多省份拥有自己的城市联赛,但长期未受到关注,如山东省的齐鲁超级联赛,直到"苏超"走红后才被人所知。那么,为什么火的是"苏超"?从"江苏没有江苏队"到"江苏全是江苏队",尽管江苏职业足球体系发展不足,但始终是著名的足球基地。早在1994年,中国的职业足球元年,江苏便有了第一家职业足球俱乐部——江苏迈特足球俱乐部,这也意味着江苏球迷基础的奠定。
2008年,江苏队在经历多年波折后终于重返中国顶级联赛,2013年更是夺得超级杯冠军。但在疫情后的2020年,江苏苏宁俱乐部宣布解散,令众多球迷深感失落。尽管江苏的中甲球队屈指可数,但今年的"苏超"火爆却在预料之中,江苏球迷为此苦苦等待已久。南京资深媒体人指出,"苏超"的出现为大家带回了归属感,足球的归属感至关重要。
江苏省足球运动协会副主席分析,"苏超"的成功是长期对足球重视的结果。江苏在青少年培训体系方面做的较为完善,五支男子足球职业俱乐部的存在,确保了足球文化的培养。而这再次印证了足球作为一种无形力量,可以增强城市凝聚力,推动城市发展。
在6月14日,淮安队与南京队的比赛中,在开赛21分钟时南京队先声夺人,随即淮安队即刻扳平。在紧张的下半场,尽管球员们体力下降,赛场氛围却依旧火热。最终比赛以1-1收场,场外观众达到26018人,几近座无虚席。虽然支持的球队未能获胜,但大家认为能够在休息日观看一场纯粹的足球是非常值得的事。
与中超联赛的套路不同,"苏超"的球员们在场上更加珍惜比赛的每一分钟。在国足与印尼队的比赛中,球员习惯性地倒地求判罚的情形频频出现,而在"苏超"中,这种现象几乎不存在。这也让人对中国足球的未来与民间足球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。
据了解,在刚刚结束的世预赛中,中国队客场0:1不敌印度尼西亚,意味着国足已经连续六届无缘世界杯。未来的竞争将主要集中在2027年亚洲杯和2030年世界杯预选赛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中国足球与顶级赛事的距离越来越遥远。
然而,并非一切都是坏消息。在各类青少年比赛中,国字号队伍的战绩已有所回升,各项比赛表现都显示出积极向好的趋势。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青训需要过程,而真正的成功取决于打基础的努力。
值得注意的是,"苏超"吸引了大量普通民众参与,通过融入地方文化,激发了对足球的热情。作为本地的代表性赛事,"苏超"为足球运动的普及奠定了基础,描绘了本土联赛良性发展的路径。
Z6·尊龙凯时希望能够为整个中国足球环境带来正能量。在未来,若全国都能涌现出类似于"苏超"的地方性赛事,专注于基层足球发展,推广青训,利用地域文化来提升归属感,那么中国足球或许有机会在未来焕发新的生机。
发表评论